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悲傷,雖然每個人的哀痛不同,輪廓,重量、大小各異,但是悲傷的顏色對我們每個人都是相同的。
                                                                                              --
Diane Setterfield,「第13個故事」



月初從台灣搬回的小說還有一疊,我用兩天的時間密集看完「第
13個故事」,小說從一名傳記作家,受邀為一位知名暢銷作家寫自傳開始好的小說總是在故事中不斷埋下線索,主角慢慢丟出看似答案的餌的同時,你迫不及待地想翻下一頁知道自己所猜的是否屬實。就像往常一樣欠缺推測小說結論的功力,結局果然大出我所料,這種驚喜感卻替閱讀帶來更多的樂趣。

這並非是本著重於愛情的書,雖然故事中愛情仍是不可排除的主軸。我喜歡主角在書裡說的:「你所聽到的不是真相,而是故事。故事才是最生動的事情。」「與故事相比,你能從真相裡面獲得什麼援助、什麼安慰呢?」這讓我聯想到網路知名作家-草莓圖騰-在她部落格上的故事,那些故事總是從她遇到的人開始,接著半真半假的發展,將她的所見所聞,推向高潮。或許會招來一些道貌之士的評判-這些是虛構的非真實故事,但,你要聽一個充滿真相的故事嗎?還是,故事本身才是最生動的事情?

文章最上頭的引言讓我想起一個朋友說過的話,「我在難過的時候,發現我週遭的人都有各自的問題、各自的悲傷,雖然輕重不同,但我的問題,在大家的問題圍繞下,便不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我對這句話很有感觸,尤其當我低潮想向別人訴苦、想抓住朋友當做浮木、認為我遇到全世界最大的困境的時候,總驚訝地發現別人向我丟回他們自己的問題,那些我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足以讓他們夜不成眠、反覆思索,而我的問題?在他們眼中卻如羽毛之輕,即使每個問題在個人心中的分量不同,但「悲傷的顏色對我們每個人都是相同的。」



前兩個禮拜看完了網路上推薦的「巴別塔之犬」,這是一名教授在發現妻子意外從樹上墜落而死之後,想訓練唯一的目擊者他們的狗說話以還原事情真相的故事。故事性雖然很強,段落和段落間都撒出釣人胃口的餌,但結局卻有些無力。不過許多夫妻間相處的橋段寫得非常溫馨,仍是值得一看的一本小說。

   

輕鬆的書我也帶了兩本,是小馬同志推薦的「高木直子」的繪本,分別是「一個人住第五年」和「一個人去旅行」,可能我和作者有部份相同的生活經歷,對她的書容易產生共鳴,是好讀又有趣的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小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