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草稿夾裡有一篇三年前寫的讀書心得, 補po一下:

--------------------------------------------

"Have a little faith"是我最近剛看完的一本書, 作者Mitch Albom很有名(看書商在封面把他名字放得比書名還大就不難想像), 他寫過當年在台灣也賣得很好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還有我逢人必推薦的"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他擅長於寫人生議題的書籍, 但呈現的方式卻不會讓人覺得在說教.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blog, 講我和一位美國好友辯論是否有上帝這件事情, 我本身非教徒, 但我一直相信上面有個"大的力量", 也就是冥冥之中那個推動很多事情的手, 只是在不同宗教裡, 他以不同的方式呈現. 當時我的朋友堅決反對這個想法, 他是無神論者, 曾經修過用科學驗證無神的課, 他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種機率和巧合, 沒有所謂命中安排的道理. 當時我對她說, 或許妳是對的, 但對我來說, 相信有一個在我們之上的力量, 會讓人生比較好過, 它讓我在遇到困境的時候, 不會把所有的錯都攬在自己身上, 認為一切都是因為我做了什麼, 而落得今天如此田地. 它讓我心靈有慰藉, 在非常時期相信一切都有它的安排, 而不是過度的自責而使得自己沮喪地在也無法振作起來.

我在這本書裡, 看到書中主角的猶太rabbi有了一樣的論調.

這本書是裡說的是兩個真實的人物, 一個是猶太教會的高齡rabbi, 一個是曾經是亡命毒蟲, 但現在卻在紐澤西主持窮人教會的黑人牧師. 兩個看似完全不同的人, 甚至是不同宗教, 但他們的相似點卻在作者這本書裡相會.

身體硬朗的Rabbi Lewis有一天突然請作者幫他準備eulogy(弔文), 作者已多年不上教會, 也曾一度懷疑宗教, 盡情投入在職場廝殺中, 對這突如其來的請求感到百思不解. 但他仍接下這個工作, 而在往後的八年中, 他透過一次又一次和rabbi的會面, 發現了人生新的一頁.

作者在一次的訪談中問rabbi, 為什麼壞事也會發生在好人身上?

Rabbi很誠實地說:"No one knows."

作者緊接著問他那是否會動搖他的信仰? Rabbi表示否定. 他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是無神論者的醫生朋友, 面臨親人過世, 他對rabbi說他很羨慕rabbi, 因為如果rabbi失去親人, 他可以責怪God, 可以去責問為什麼? 但是他不信神, 而且他是個醫生! 卻不能救自己的親人! "Who do I blame? There is no God. I can only blame myself."

Rabbi說:"It is far more comforting to think God listened and said no, than to think that nobody's out there."

Bingo. 這不就是當初我想對我的無神論朋友表達的嗎?

我很喜歡書裡另外這一段. 在作者小時候, rabbi問他, "What you thought about your parents? If you feel they are perfect, or if they need improvement?", 作者說, they aren't perfect, but...they don't need improvement. Rabbi稱讚他"This is very insightful." "Because it means you are willing to accept people as they are. Nobody is perfect. Not even Mom and Dad. That's okay."

有一個章節在敘述快樂和憂傷, 現代人什麼都要追求, 社會告訴我們要賺更多錢, 換更大的房子, 但我們沒有因此更快樂, "depression"這個字被濫用, 越來越多人必須服憂鬱症藥, 一顆藥丸能替你帶來快樂嗎? Rabbi打了比方, 當嬰兒來到世上的時候, 他的手掌是緊握著, 因為嬰兒是無知的, 他們想要抓住所有的東西, 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他的.

但離開人世的時候呢?

人的手掌是打開的. 因為經過了這麼多年, 他學會了人生課程, 他知道到最後, "We can take nothing with us."

看到這個比方, 我的心裡是很震撼的.

快樂的秘密, 不是賺更多錢, 買更多東西, 而是學會知足惜福. Rabbi一生都不曾達到金錢上的富裕, 他一輩子都待在一個小鎮裡, 退休了也不像其他人搬到度假勝地Florida去, 但是他努力地傳道, 努力地做善事, 探訪生病的人, 他珍惜自己擁有的, 並且努力去實踐他的"信仰", 他不需要任何快樂藥丸, 他的快樂自然而來.

作者問rabbi, 什麼是faith? Rabbi用業務員打了一個很好的比方, 他說這就像是業務員去敲陌生人門, 在一次又一次被拒絕後, 他仍然回去敲門, 開門的人再也受不了, 往業務員的臉上吐了口水, 業務員微笑著拿出手帕擦掉臉上的口水, 看著天上說:"must be raining."

"Mitch, that's what faith is, If they spit in your face, you say it must be raining. But you still come back tomorrow."

"Faith is about doing. You are how you act, not just how you believe."

去實踐我們的信仰, 而不是只是從心裡去想, 我們做的事情, 定義了我們是怎麼樣的人. 想要關懷別人, 不要在心裡想, 要去做.

作者問rabbi, 對於死後的世界有什麼恐懼嗎? Rabbi提出了second death的理論. 死亡本身可能令人害怕, 因為不知道會到哪去, 但真正可怕的, 是"被遺忘", that's the second death.

那要怎麼避免second death?

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你的家人. 如果你和家人維持良好的關係, 子女會記得你, 孫子會記得你, 或許曾孫也會記得你. 但那之後呢?

對rabbi來說, 他所傳遞的信仰的概念, 會一直被延續下去.

我想, 對我們其他人來說, 就是你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和回饋. 無論是一篇論文, 一個善心的舉動, 一個運動的推廣....即使在你走後, 他們所傳達意念, 將會被社會一代一代流傳下去.

(當時就寫到這兒而已, 可惜沒寫完, 過那麼久我都忘記書的內容了, 看一下心得又覺得很有感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小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