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過年前, 終於把看了快一個月的小說看完啦! 之前特地從Amazon訂了一大箱書運回來, 我挑書的方法也沒什麼哲學, 只要是Amazon評價高, 特別是書皮上印有"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這條原則真的讓我看過許多好書), 重點來了 - 頁數不太多的, 哈哈, 就會列入我的購買清單.

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的敘事手法和我之前寫過的Sarah's Key (http://www.wretch.cc/blog/brownybear/12849670) 如出一轍, 都是用過去和現在穿插的方式來敘述, 這種寫作方法不但讓故事更加生動(同時有兩條故事軸)且令人好奇(為什麼現在會這樣? 到底以前發生了什麼事?), 而且對於英文非母語的人來說, 非常容易閱讀, 因為讀原文小說最挫折的地方, 就是覺得一章永遠都讀不完...讀個半章後乾脆放在床邊, 打掃的時候覺得很礙眼又放回書架:p 但這類書籍每一章都只有短短幾頁, 只要懷著"再讀兩頁就可以看完這章啦"的想法, 就會越看越多, 而越進入劇情裡, 就會不可自拔地耐心看完啦! (雖然說我還是拖了一個月才看完, 嘻嘻).

通常二次世界大戰相關的書, 都是以發生在歐亞洲的故事為主 (像是Sarah's Key敘述當時法國的猶太人), 而當時也參戰, 卻非主要戰區的美國, 卻很少成為故事主角, 這也是這本書特別之處.

二次大戰期間, 住在西雅圖的華人移民第二代小男孩Henry, 被父親送往一間純白人的學校, 當時美國仇日氣氛濃厚, 父親要求他帶上一個"I am Chinese"的徽章出門, 就怕兒子被別人誤認為日本後代 (畢竟白人看東方人, 通通長一個樣, 無法分辨), 曾經幫助過國民黨建立國民政府的父親, 也因為心繫家鄉的戰事, 十分厭惡一切跟日本有關的事物.

Henry是全校唯一的東方臉孔, 也是bully最愛學欺負的對象, 但原本令他厭惡的學校, 卻來了一個新的轉學生Keiko - 一個東方女孩 - 後, 學校生活從此變得令人期待又快樂, 唯一的問題, 在於Keiko是日本人的後代 - 即便她連一句日文都不會說.

開心的日子沒有多久, 美國政府卻決定要替日本人設立集中營 - 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猶太人有集中營外, 其實在海外的日本後裔也面臨了一樣的命運. 當然這個集中營並沒有可怕的毒氣室, 目的也不是要消滅這個族群, 而是美國政府為了杜絕任何可能的日本間諜, 決定將沿海地區的日本人遷移到內陸集中管理, 直到戰爭結束為止.

當時, 誰知道戰爭什麼時候會結束? 惡夢何時會過去? 如果美國戰敗了, 這些在美國的日本後裔又會有怎樣的下場?

戰爭是殘忍的, 時代是悲哀的, 即使Keiko說: I am American! 她除了有日本人血統, 長得像日本人外, 她在美國出生長大, 不會說一點的日文, 受的是美國教育, 她認為自己是美國人! 但流在身體裡的日本血液卻變成原罪, 變成美國人對戰爭的出氣筒, 許多人痛心地燒掉了所有他們跟日本有關聯的東西 - 包含祖父的照片, 穿著和服的結婚照片, 誰願意將自己的歷史和過去親手抹去? 但時代的無情卻沒有留給他們太多選擇, 最後政府宣布他們必須帶著少數幾個皮箱的家當搬到集中營去, 那些他們曾經用心守護的家, 在一夕間變成了廢墟....

這本書也講到許多親情的部分, Henry的父親是如此守舊又固執, 知道Henry喜歡上的女孩是他最痛恨的日本人時, 幾乎跟他斷絕父子關係, 他選擇不去傾聽小孩說的任何話, 傳統的中國父權思想讓他堅持"兒子一定要聽我的, 我才知道甚麼對他是好的", 封閉的溝通關係造成了許多悲劇. 而Henry有了小孩後, 和自己兒子的相處也一直處在溝通不良的狀態, 或許他從未感受過良好的父子關係, 所以也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孩子吧!

這個故事有親情, 愛情, 友情, 也有大時代的無奈 (而且不厚:p), 很值得一讀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小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