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五那天上完Cockrum的補課之後,精疲力盡的我很興奮地去和剛從台灣回來的大毛見面(這也才發現我是第一次走進位在我家門口的Coffee Bean,看來我和Westwood真的很不熟)。我捧著熱熱的奶茶,兩個人很愉快地聊她回台後的大改造、以及update一些彼此的近況,又走到Boxton上一家法國小店吃營養健康的沙拉,再一路聊到Pico上的Westside Pavilion(室內購物中心),聊到人家都關門了,我們才坐著大毛的CooperCentury City MallAMC去看電影。長週末前的晚上果然有不少人跟我們一樣擠到電影院,我們幾乎沒花太多時間討論就決定看威爾史密斯的新片”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其實之前我已經看過很多次這部片的預告,但預告片一點都不吸引我,不過大毛的朋友看完之後跟她說看這部片要記得帶大量面紙,我對於到底是能有多感人呢這種事實在太好奇了,所以看之前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期待。

-----------
電影敘述分隔線------------
(如果還要看這部片的以下請省略)

這部片大致上是敘述一位在八零年代初期賣骨質密度精密檢驗儀器的銷售員 ( Christopher Gardner),因為生意上的不順遂(儀器太過昂貴,當時醫院購買意願很低),面臨妻子離去、被房東趕出房子、幾台儀器被路人偷走、銀行存款只剩$21、卻還必須帶著兒子一起過活的人生困境,當有天他經過某棟商業大樓的時候,覺得大家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快樂,他問了一個開好車的路人他是做什麼職業的,原來對方是stock broker,他當下決定要從事這個行業(主角是個腦筋十分聰明的,但學歷欄上只有高中畢業),最後經歷一番波折他終於打敗所有其他的intern,得到這份offer,後來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近幾年並且將公司部分股份以高價售出。

這部片對我最大的啟發是主角對生命的堅持,包括在被美國國稅局壓榨後,他和兒子無處可去只能睡公廁或每天五點去排遊民收容所,一般人在那時候可能會對生命放棄了吧!他卻能忍受六個月不支薪的intern program,不管做什麼事都是用全力以赴的態度,包括在收容所利用日光看完intern被指定要看的厚厚一本security analysis,最後成為最早做完整份考卷的intern;另一個檢驗intern績效的指標是拉到的業績量,大家都是打打電話就去喝水、休息一下,為了趕在五點去遊民收容所排床位,他索性連水都不喝,電話是一通接一通的打,不放棄任何可能拉到新生意的機會。

回想自己過去在找工作的時候(特別是去年找intern時),總是很排斥那些要去陪笑的networking event,態度上也不是很積極,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找很多藉口去迴避那些事,諸如「和這些人談話對找亞洲工作也沒幫助」、「反正大家都圍成一個大圈也沒機會說話」,但是片中的主角對於任何可能的機會都不放過,永遠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即便被對方拒絕後也只是秉持著好態度說「我非常感謝您給我這個時間與您談話」。在他得到這份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的困境不計其數,每次他總是能絕處逢生,憑自己的力量去找尋生命的出口。電影中最催淚的部份是當公司決定雇用他成為正職的那一刻,我看到時心裡覺得很羞愧,對他來說,拿到一個offer是如此的千辛萬苦,等於是用盡生命地去爭取,我卻以這麼不積極的態度還寄望自己可以隨便拿到一個offer…雖然電影裡總是會有些誇大,而且事實上也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像他經歷那些去拿到offer,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只能說,和他相比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我們為找工作或做networking的那些努力實在連「辛苦」都稱不上。

最後步出電影院的時候雖然我因為太累了一點都哭不出來,但是心裡卻有個地方一直在衝擊著我,主角在電影裡說:”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是整部電影最佳的寫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小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