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中的紐約之行,需要感謝Ivy、老烏龜、和鳳梨的協助下才能成行,雖然經歷了紐約市二十多年來最大的地鐵罷工,但還是跑了不少地方玩樂。

到紐約之前對紐約的印象,停留在sex and the city、各種電影的場景中,真正走在紐約街頭,卻一直覺得有種錯身在台北的感覺,最大的不同除了人種外,就是建築物外觀了,紐約的建築物或許因為較有歷史的緣故,各棟高樓大廈皆具特色,歐式風格、新潮建築設計…在LA很少看到裝潢的好的餐廳,在紐約走幾步路就可以找到極具氣氛的餐廳,這點倒和台北很像。不論是街上或是地鐵中,耳邊充斥的都是我無法理解的異國語言,紐約就如同一個民族大融爐,大量的東歐、拉丁、亞洲移民在這個城市活動,再加上世界各國的遊客,有時我懷疑我聽到的法文次數還比英文多。送我到機場的黑人司機講手機的時候英法文交雜,通常黑人在美國的經濟狀況平均來說比較不好,我很訝異司機有這麼好的雙語能力,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從海地移民到美國,下車前他用法文告訴我好好練習就能把法文講好,這真是一個驚奇的城市,雖然在台灣中英文流利仍在當司機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紐約的治安據說在近年來改善很多,小時候來過一次紐約,同團的團員有人被搶,以前在紐約工作的主管也說他在等地鐵的時候會遠離月台,以免一不注意被推下去,但今日的紐約已經大不同了,雖然被偷被搶、刑事案件依舊存在,但這都是大城市必然會有的問題,在LA各種犯罪案件也是層出不窮,至少我在紐約搭乘地鐵的感覺並不帶有害怕,只要自己注意一點就好。但這次的紐約地鐵罷工事件也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台北也是一個相當依賴大眾運輸工具的都市,但幸好捷運是由公家機關管理,不至於會有工資談不攏而罷工的危機,而且許多家戶自己都持有至少一輛代步的摩托車或汽車,但紐約地鐵的罷工大大癱瘓了城市的功能,不住在曼哈頓島的民眾必須花費大把精力走過布魯克林橋來上班,計程車司機也趁這個機會大撈一票,原本一段只要十美元的旅程硬是規劃成讓不認識的乘客共乘、數人頭一人十元起跳不等的削錢方案,罷工結束前一天計程車司機還假好心的告訴我其實罷工對他們也很不好,一天收入可以暴增四倍以上真的很難說服我有哪不好的,這時我只想回到LA坐上我自己的車,引擎一發動,自己就可以出門,不需要依靠誰,不需要因為某些人的私益而受牽累。當然從另一角度來想,LA的交通很糟,鬧區停車位難求,自己開車要保養車又要花油錢,其實只是把優缺點交換而已。

說到交通,紐約陸上的交通也是十分混亂。在巴黎,汽車橫衝直撞,路人若不自己提高警覺可說是危機重重;台北的情況跟巴黎頗像,只是再更糟一點(汽車右轉永遠勝過行人綠燈前行);在LA,路人最大,不但到處都有stop sign提醒汽車要時時減速暫停,甚至很多沒有紅綠燈的地方,只要有行人要過,所有的車都得停下來耐心等,行人也大方地慢慢散步過馬路,但是行人看到紅燈會乖乖停著等,總結就是大家彼此遵守交通規則在這個城市生活,雖然有時覺得明明就完全沒車、大家卻還是傻傻等紅燈真的很沒效率;在紐約,巷道狹小,我看著計程車司機鑽來鑽去感到很不可思議(真的就像回到台北一樣),行人習慣不遵守紅綠燈,很多次我都看到車子明明就快撞過來了,但紐約人仍堅持紅燈一定要過馬路而前行,等走到一半發現快撞到了,再往後退等,雖然我實在不了解賭生命搶那幾秒的意義是什麼,但在紐約生活的朋友告訴我「不這麼做人家就知道你不是紐約人了!」Well,雖然我很慶幸自己不是紐約人,但如果LA人和紐約人的交通習性能夠綜合一下,那就是完美的境界了。

紐約的物價是我另一項驚異的發現。當初沒有申請紐約的學校,就是因為經過調查後發現紐約留學生活的花費是全美國最高的,價錢到達一個驚人的地步,基於成本考量我就沒有丟紐約的學校。到達紐約後,首先令人刹詐舌的是房價,像老烏龜在曼哈頓島上和室友共享一間沒有隔間的小房間,沒有自己的廚房和衛浴,每月房租竟然和我的小套房外加車位不相上下,另一位朋友的房間比我稍豪華一些而且有附全套家具,但沒有車位,也比我每個月房租要再高上台幣一萬多元,事實上因為他住的是學生宿舍,價位已經比鄰近地區低廉很多了,所以可以想見如果想住上sex and the city主角中那樣的公寓會是一個怎樣的天文數字。食物是另一項相當大的開銷,除非到學校附近的餐廳吃lunch box(七塊多美元),不然一般吃都要十幾塊,吃好一點就要跳到二十多以上了,LA在這一點雖然低上一些,不過也是沒好到哪去,想想還是台灣好,食物便宜又美味。剛到紐約的頭幾天同學帶我到一家位於蘇活區某大樓地下室的Mercer Kitchen用餐,餐廳氣氛非常棒,食物精緻美味,還有一個完全開放式的廚房,結帳的時候三人共七十幾美元,當時一下不能適應覺得好貴啊,雖然錢花得很值得,但是在紐約陸續又待了好幾天後就漸漸了解其實以紐約的餐廳價位來說,這樣的價錢已經只算是中級了,所以要在紐約過不錯的物質生活,是要靠非常多的金錢來支撐的。(話說回來,在哪個大城市不是這樣的呢?)

紐約和台北、LA最大的不同,是在藝術文化的部份,這次我在紐約共參觀了三間美術館,雖然無法像巴黎的奧塞那樣讓我驚艷,但建築、館藏、特展的深度仍讓我花了許多時間沉浸其中,三間美術館中我自己最喜歡MOMA,MOMA展的是比較晚期的畫作,大致上是印象派之後的,這次去還看到現代藝術的特展,說來或許很難讓人相信,但我第一次看現代藝術這樣的展覽是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那次是我第一次獨自到美術館消磨時間,卻被這個展覽深深吸引住,在館內走上了數個小時,這樣一個好地方卻隱藏在人煙稀少的地區,而且門票才幾十元台幣,非常物超所值。這次MOMA的特展也很吸引我的目光,現代藝術的範疇很大,舉凡用多台小電視播放用不同角度拍攝同一個人在工作、一段藝術家用力梳頭髮大叫「藝術家必須漂亮」的短片、一個有數十台音響環繞讓每台放出合唱團不同人聲的房間、一個用打鼓來測試老鼠習性的實驗,通通都可以進到美術館展覽,說實話有些人的創作意念我很難苟同,例如一張全黑、全紅、全白的畫,到底期望能表達多少深度,我甚至在兩家不同美術館看到兩個不同畫家畫的全黑的畫,難道他們兩個彼此要表達的意念又不同嗎?那觀者是不是要先透過了解畫家的性格才能夠進一步想像,這樣我們又何需藉由畫作來了解這個人呢?不過就如同jamie在紐約念書、未來打算做畫廊管理的朋友Lyn所說,藝術,只要個人喜歡就好,沒有好壞對錯,我一向都很贊同這種意念,所以看畫時非常自得其樂,喜歡的就停下來想一下,不喜歡的看一下、心裡想「What the hell is he thinking?」就離開了,不用浪費大腦去亂想,或許創作者本身連他自己在做什麼也不清楚。

說到jamie的好友Lyn,這一次紐約行若不是有幸遇到他,我可能就沒有機會走進蘇活區的私人畫廊一瞧究竟。熟門熟路的Lyn帶我們推開一扇又一扇畫廊的大門,並且告訴我們如果對於牆上或目錄裡的畫有興趣,就可以和管理者談價錢,談妥後畫作旁邊會貼上一個小紅點,代表此畫已被愛好人士訂下了,當然啦,那些畫的價錢都不是我們這種一年賺不到幾毛錢的人可以負擔的起的,但畫廊的好處就是任何人都可以進去參觀,即時沒有錢買畫,還是可以不受打擾的享受藝術。

除了靜態藝術,動態的自然也少不了。我和朋友到時代廣場上的折扣售票亭忍受寒風摧殘,都是為了排隊買百老匯的折扣票,折扣有六五折到五折不等,可以幫荷包省上六十美元,所以排隊等待也不算什麼了,可憐的是老烏龜為了陪我去看劇不情願地在刺骨冷風中排隊,但最後我們看的「Hairspray」不但位置特好、還非常好看,也算值得了吧!「Hairspray」是一齣有關種族界線、母女情結、美女和胖女的一部愛情百老匯劇,劇中的音樂參雜傳統百老匯、五六零年代歌曲、和黑人靈魂樂,千變萬化的道具背景讓我連連驚呼,結束後全場起立鼓掌,隔壁從亞特蘭大來買原價票的媽媽還恭喜我在百老匯看到的第一齣劇就是好劇。第二齣看的劇是最近改編成電影的「the producers」,這部戲和前一部的風格完全不同,是傳統百老匯劇,背景比前一齣更華麗,但因為劇情有點難懂,再加上劇中設定的角色不是口音太重就是講話太快,所以我是在懵懂中看完的,劇中一個同性戀的角色恰巧是由「酷男異想世界」裡Fab 5中負責Culture的那位帥哥來演出的,他的演出十分逗趣自然,算是我看這一齣劇最大的收穫了!

在朋友的介紹下,我還去大都會歌劇院欣賞了一場現代歌劇,學生票十分便宜,只要25美元(原價好像一百多),本來要去之前還擔心我這次行李箱中只有休閒服,會和現場華服格格不入,但可能因為是現代歌劇的關係,雖然還是有些人穿了很正式的小禮服,但混在其他也是穿輕便衣服人群中的我可是大鬆了一口氣。這齣歌劇的音樂我並不喜歡,但三層垂直舞台的設計十分特別,劇情也頗具張力,每個人的座位前還有專屬的字幕機,聽不懂的程度頓時減少許多。

美術館、百老匯、歌劇院,都是體驗紐約的好去處(或許第五大道也可以算入,但那就像是一個大型高級購物商場,加上各種奢華誇張的櫥窗擺設),其實另外還有一些引人入勝的地方,例如中央公園和河岸(Riverside)。我的這趟「紐約自然之旅」是在地鐵罷工首日進行的,因為沒地鐵等同於沒腳,在衡量一個人輕鬆步行可及範圍後,早晨從朋友在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住處出發,沿著Riverside獨自漫行,那天的風景美極了,可惜太冷,沿路上除了蹓狗和慢跑的少數民眾外,就只有我一人。走到九十街左右我便出了Riverside區域轉而向東,穿過百老匯大道到Amsterdam大道用了中餐,再繼續我的行程走進中央公園,憑著對地圖模糊的印象我走近了公園中央的蓄水池,靠在池岸,往左看是人文薈萃的上西區,往右看是富裕華廈林立的上東區,在喧鬧的紐約市中最棒的喘息之處大概就是此處了,旁邊的幾位遊客也迫不及待拿起相機東照西照,我低頭一看,發現公園不但是最寧靜的角落,還是紐約最乾淨的地方,在這裡竟然只見落葉而不見紙屑。紐約確實是個神奇的城市,噪音和寧靜、髒亂和自然美景、貧窮和富裕並存,公園裡和公園外,彷彿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整個紐約行就這樣畫下了句點,當然句點也可以畫在我回到LA宿舍發現筆記型電腦掉在計程車上那一刻(諷刺的是載我回來的司機告訴我他是從紐約來的,拿了我五元小費卻一直想趕我走),我想紐約是個非常迷人的城市,兼容並蓄的文化,熱鬧沸揚的街道,充滿蓬勃的生命力。它讓我想起了台北,因為人潮擁擠,人們重視外表(一出門就要見到很多人,不管是陌生人或是熟人),各式新潮打扮成為視覺上的一種饗宴;時間是以秒計算,走路、講話的速度都是一種競賽;地狹人稠,自然形成聚集的商圈市集,走幾步路就可以買到日常用品。相較之下,LA是個完全不同的國度,時間恐怕是以小時為單位,人們悠閒的在這個都市生活;人們不以上博物館為習慣,而是從事衝浪、爬山、泛舟各項戶外活動;四季皆晴的天氣是我到紐約之後更加珍惜的,當北方的人穿著厚重大衣、忍受冰凍的鼻子在街上行走時,LA的陽光讓人不得不穿上短袖消暑,尤其現在被加州陽光寵壞之後,就連陰天都覺得有些格格不入,更遑論一年沒有幾次的雨天了;LA人慵懶的步調亦反映在衣著上,夾腳涼鞋絕對是必備,太過講究的打扮反而在這裡顯得做作。四個月前的我常常懷疑自己到這裡來是不是正確的選擇,但現在因為能夠享受兩年和台北完全不同的生活步調而感到幸福,雖然紐約有紐約之美;如果有機會,我仍希望能再去紐約造訪那些我來不及前往的景點,再次體驗台北、LA、紐約…各個城市的同與異之間帶給我的不同衝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小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