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完美國人過很爽這件事後, 拖很久沒辦法寫(2)...我一直想有沒有哪裡會誤導別人, 想了很久後發現我應該要把它更名為"美國中產階級高學歷年輕人過很爽", 因為我說這些也過很爽的同事朋友大多是40歲以下, 以25-30歲居多, 實際上美國中產階級雖然起薪很高, 但被裁員的機率也很高, 薪水增加的幅度也是不怎麼樣(除非你跳槽, 但這全世界都差不多)!

我看了一個2008年的統計, 美國有四成民眾的個人年收入是低於$25K, 有七成低於$70K, 而年薪超過$100K的只有6%! 對比上文大學商科畢業生平均起薪要四萬多美金, 我想從這可看出美國大學畢業的人畢竟是沒那麼多....所以我們的大學平均起薪那麼低應該也要歸咎於政府到處亂設野雞大學吧!

說到大學, 我上一篇說的費用, 忘記談一個很可怕的費用 - 教育費用, 當年我在台灣念國立大學, 一年學雜費不過五萬多, 現在就算漲兩倍三倍也不會到二十萬, 但美國大學一年要百萬, 這就不是只有三倍了. 所以我很多研究所同學其實都是背債累累的, 好一點的只有研究所債, 可憐的連大學學費債一起背...

但我這篇主要不是想記錄, 美國人到底多賺多少錢, 或是教育部政策錯誤如何惡性循環影響現在台灣就業市場, 而是要記錄美國人對於work/life balance的態度.

記得我在美國正式工作的第一個team, 每周五下午都有週會, 理論上是三點開會, 開完四點就可以下班了(這是同事告訴我原本設三點的用意, 但我們都沒有人會四點走...大概五點多可以走吧^^). 每次開會除了報告這週工作進度, 把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腦力激盪外, 最後總是要說Wild Card - 到現在我都還沒搞清楚wild card這詞要怎麼用, 但我知道這部分就是要報告你這個週末各種好玩的計畫. 有的人會去旅行, 有的會去海邊, 有的會去爬山, 有的是要接待遠從南美洲來的公公婆婆(這個後來演變成八點檔連續劇, 大家都很關心公公婆婆什麼時候會再來?)

平常和同事聊天, 話乾的時候, 大家都知道最好的話題就是"What's your next trip?" 大家總是認為一直去旅行似乎是"必要"的事! 然後大家也會從彼此的旅行plan中學習, 這次你覺得好玩, 下次就換我去, 有時候只是城市裡的street festival, 有時是短的旅行, 像是Lake Tahoe, Yosemite, 或者遠一點點, 到Vegas, L.A., 或者再遠一點到東岸, 甚至跨國的....

印象很深刻的, 是我39歲的女性同事, 已婚有兩個小小孩, 他和他老公已經開車兩次南下帶小孩去Disnelyland了(單趟車程是六七小時喔!), 他們全家也去滑雪過, 所以不是只有年輕單身閒閒沒事做的人才去旅遊.

另一位應該是有40的女性同事, 也是已婚有三個小孩, 他有一次長假和他老公開車帶小孩去賭城玩(單趟開車是九小時喔!!)

所以每天下班時間, 如果超過七點我還坐在位置上, 就會不斷有人來問我說怎麼還不回家? Go home!! 如果是周五六點以後, 我還在位置上, 那簡直就是...關注不斷啊...

我知道台灣有所謂的不下班文化, 就是老闆沒走, 同事都在加班, 你就算事情做完了, 你敢走嗎?

平常就已經晚下班, 辛苦一點的周末還要加班, 有free time時只想睡覺看電視, 好不容易決定要出去走走, 每個觀光景點假日都大塞車!

台灣人只有work, 沒有life, 賺的錢, 卻也沒有比較多. 過勞死的例子時有所聞.

如果稍微重視一點生活, 去旅遊, 布置家裡, 吃點好吃的, 別人又覺得你很奢侈....老闆覺得你時間太多了, 大概工作派得還不夠多...

我常常覺得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大家沒有動力出去玩, 那經營觀光旅遊娛樂事業的人就很難撐下去, 做一做就倒, 或者營收有限品質就做得不好, 然後大家要出去玩的時候又覺得沒地方玩, 就又更不想出去玩, 然後惡性循環....花很多時間去壯大郭董等人的口袋, 但整體地方經濟卻反而起不來(因為把應該花在振興經濟的時間金錢都省起來, 工作更多卻越賺越少, 多賺的都進老闆帳戶, 最後老闆的錢呢? 錢進大陸and在台灣買豪宅, 繼續刺激台灣房地產, 然後房價高到大家都無法負擔, 只好更省錢, 那這些原本該用來振興經濟的錢量又更少了...我看不到這個循環最後對一般百姓有任何好處, 但可以確定的是本地豪宅一間一間地蓋, 對岸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好.)

當然美國人有很多自己的問題囉!! 沒有完全好的, 但他們對於work/life balance的看法, 讓我不禁要說~美國人過得比較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小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