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說我以前在美國過太爽, 其實我很多同事朋友都過得比我爽, 所以我一直想這個"過太爽"的印象到底從哪來? 結論是 - 美國人過很爽. (要提一下這不包括低收入戶, 美國其實存在一大批生活艱困的minority, 這是大家比較少看到的.)

看看身邊的朋友, 我相信如果你說:"周末應該要出去玩, 平常要注重生活雅致", 台灣的朋友一定說:"你是頭殼壞掉嗎? 我每天賣命給公司, 做到十點十一點下班, 週末睡覺都來不及了, 存的錢永遠不夠花, 你的想法太幼稚太不切實際了!"

雖然我還沒領悟出到底為什麼台灣人工時那麼長, 薪資還那麼低, 惡性循環下變成一個賺錢機器(重點是還賺的錢還跟不上物價飆漲), 就這樣到終老. 有人可能會說:"台灣薪資比較低, 是因為物價比較低!", 其實原本我也是這麼以為.

美國大學商學院畢業生平均起薪是年薪42000美元, 約合台幣一百二十多萬, 台灣大學商學院畢業生平均起薪是兩萬六, 我猜商科應該有三萬多, 但無論如何一年大概就是台幣四十幾萬(如果有領到14個月的話), 換言之美國薪水是三倍! 就我自己親身經驗來說, 也差不多是三倍. 當然美國稅稍微高一點, 但據說我在美國的名目薪水拿到台灣來看稅也是很高, 所以我反而覺得這部分不是重點. 當然美國醫療比台灣昂貴很多, 這也是要考慮進去的, 但以二十幾歲的年輕小伙子來說會需要用到的醫療大概就是補補牙, 所以相差的大概就是一年幾萬元.

可是物價的部分呢?

我的前主管跟我說過, 台灣現在是個"均貧"的社會, 就是待在這個島上, 並不覺得自己窮, 出了國才發現台灣人很窮(當然指得是我們一般人, 郭台銘等大企業老闆是another story), 一開始我對這說法還有些存疑. 直到我真的在這土地上生活了幾個月後, 我發現小家電的名目價格竟然比美國高, 大毛巾的價格跟美國不相上下, 好餐廳價位只低一點點, 酒錢和美國差不多, 水果也很貴, 車很貴 (小島物資缺乏, 什麼都要進口, 什麼都要稅...到底這些稅最後都用到哪去了....), 連衣服都沒有比美國便宜.

唯一便宜的, 大概就是計程車錢, 人工成本(真辛酸), 和一般小吃店的價格.

但老實說, 美國人不太坐計程車的, 因為太貴, 也很少雇用人工, DIY很流行, 小吃店嘛, 大部分人(特別是有家庭的)都是到超市買超大量食物自己煮, 就算上館子, 館子的份量通常大到leftover可再吃一兩餐.

唯一我無法抗辯的就是房租了, 但美國房租以單價來說, 我覺得不會比台灣高太多, 看看朋友在south bay租的房子一個月五萬多台幣, 但是有兩房兩衛再加上超大客廳還有公設(gym, pool)外加兩個車位, 這樣的房子在台北租起來....我想加車位大概要三萬多吧? 所以房租大約是兩倍.

再回到原點了, 重點是美國薪資是我們的三倍.

所以你了解為什麼美國人可以過那麼爽了吧??

最近看今周刊, 有一個專欄客在探討為何台灣人普遍薪資低的問題, 其中歸咎到政府很多錯誤的制度....造就台灣很多有錢的首富, 以及一大票苦哈哈的所謂中產階級. 大家可能會有個錯誤的想法, 認為我們台灣人工資低廉又努力, 台灣人工品質應該是深受世界肯定(大家都是做善心來著), 實際上...我過去一個美國的大老闆, 對著我說:"你知道台灣人為什麼薪資很低嗎? 因為台灣人工作沒效率, 同樣的事情要用兩倍的時間, 所以 工時長但是薪資不高, 因為他們都是領一個人的薪水在做半個人的事!" 我當然不是要附和這個白癡老闆的觀點, 但只是要彰顯出一個問題是, 這就是外國人對我們的錯誤印象....所以不要再自怨自艾認為自己很可憐, 工時長卻薪資低, 一定有人會看到這個事情的不公平, 不要認為台灣人苦哈哈的替美國人做廉價代工, 會贏來美國人的佩服(其實私底下笑我們活該). 事實上就是, 沒有人會替你感到不公平, 我們能做的是怎麼在這個不公平下, 找到work/life balance, 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一點. (這個年代又多一個選擇, 就是去對岸工作, 現在對岸白領薪資水準已經比我們高了,  you get what you work fo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小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